找到相关内容863篇,用时7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王恩洋:佛学通释(4)

    论声闻地中广说。于是一切正法,以爱乐,以恭敬,以无杂染心,以不散乱,往佛所,或佛弟子所,或诸后世多闻法师所,专敬听闻;或于三藏经典独处静室读诵思维;或共善友问辨论难质疑研核;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辩...菩萨,如玄奘法师等,为求法故,乃至不惜生命,忘诸险阻,白刃可蹈,爵禄可辞,备历艰辛,百折不回,终以遂其求法之,是为以爱乐而闻法也。由爱乐故,即生恭敬。于此正法,生珍宝想、希有想。于说法师生尊贵想,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964817.html
  • 王恩洋:《佛学通释》上卷(4)

    至正善丈夫宣说开显分明照了十二分教,谓契经等,如大论声闻地中广说。于是一切正法,以爱乐,以恭敬,以无杂染心,以不散乱,往佛所,或佛弟子所,或诸后世多闻法师所,专敬聪闻;或于三藏经典独处静室...恭敬。于此正法,生珍宝想、希有想。于说法师生尊贵想,承事礼敬,常无倦怠。由爱敬故,无杂染,不以利养名闻故求闻正法;不以骄慢求胜故而闻正法;亦不以怯弱而闻正法。谓如是法非我能持。但以求出离故,求实智故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81964968.html
  • 佛说阿弥陀经义疏

    恭敬平等,施一切有情如佛想故。饭食是禅定度,经行是智慧度,以止观二门调伏身故。三、六无畏为证者,无畏是苏息安稳之义。天乐是善无畏,以具足一切善法,永离障难故,天乐盈空,音声嘹亮也。黄金为地,是身...”言我闻、一时者,即是显示二种生死尽也,谓转去生死位中四相应品心及心法,转得佛果四相应品心及心法也。我者,即自在义,以一切诸法我不可得故,谓转阿赖耶识,得大圆镜智相应,能持一切功德种子,能现能生一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365301.html
  • 超越自我---无我即解脱之前提

    培养“智者”的方法,需以至诚恳切的恭敬来呵护,闻思得益,确实如此。  第三,自皈依净:这是说要靠清净无杂染的身心来自我关怀和与人分享。当具备了前面两项的训练之后,身心在现实社会的实践当中,就能够...这种法的修习也并不是很难,但要有耐心、决心和恭敬尊重才行。  四圣谛就是指四个圣人发现的生命之真理,我们每一个众生的身心世界中都充满了这样的四种因素,只要能够如实无误的明白了,如实无误的忍可了、把握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0565489.html
  • 天台宗史略(二)

    超越一切诸菩萨,疾成佛道,须持戒,忍辱精进,勤修禅定,专心勤学法华三昧。  书中分“无相行”与“有相行”两种,论述实践法华三昧之方法。“有相行”,是指法华经中普贤劝发品之观普贤行,即以恭敬,而...,此为一般佛学者之解释法。  (2)约教释,以五时八教,解释偏圆大小之教相。  (3)本,迹释,分法华经为本门与迹门,而解释本经教旨之不同。  (4)观心释,将经中所说每段譬喻故事,摄于自,以观实相...

    刘果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5365540.html
  • 龙树的净土思想

    疾至阿惟越致之道。关于此道的具体说明,以下偈显示:  若人急欲至, 不退转地者,  应以恭敬, 执持称名号。(同)又接着在长行释说:  若人一心称其名号,即得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(  同,...即说是菩萨。但仅只发,不能名为菩萨,必定成无上道者,乃名“菩萨”,未得无上道者,可说是“名字菩萨”。  然而,菩萨有“坚心菩萨l和“软心菩萨”。“软心菩萨”见地狱、畜生、饿鬼所受之苦,生怖畏心,自念...

    袁淑真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2765648.html
  • 正知、正见、正修行

    ,严格说不能叫供养。供养,我们只能是对三宝,对其他不能有供养之说,可是我们仍然用了供养这个词,这就是对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这些神仙的一种尊重,一种恭敬,你有这种供养的恭敬已经足够了,他们感激都来不及呀...来了,让你记起他,想起他,请你给他超度回向。所以三宝弟子可了不得啊!你真正是皈依了,那天龙八部对你都护持!所以大家不要小看自己,念佛、皈依之后就是不一样,就有成就。  很多信众反映过一个普遍存在的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5465770.html
  • 唐五代禅宗与弥勒信仰——以马祖一系为考察中心

     勒如来当取迦叶僧伽梨著之。是时,迦叶身体奄然星散。是时,弥勒  复取种种香华,供养迦叶。所以然者,诸佛世尊有恭敬于正法故。  弥勒亦由我所受正法化,得成无上正真之道。《大智度论》·卷三等,所叙略有...生,从菩萨福德智能生。善男子!住不思议解脱菩萨,以大悲,为诸众生,现如是境界,集如是庄严。弥勒菩萨摩诃萨,安处其中。”卷三十七: “尔时善财童子,恭敬右绕弥勒菩萨摩诃萨已,而白之言: ‘唯愿大圣...

    张 勇(张子开)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54565935.html
  • 部派时代的假实观

    不同而来。婆沙论中对这引用经部学者的譬喻说:如一个容貌美丽而又衣饰华贵的女子,出现在一个大众的集会中,很多兑到她的人,对她所得的感觉反应是不同的:如是她的子女或一向崇拜她的,就对她生起恭敬;如欲念特别...亦曾用分类法为众生说法,最原始的分类,是把诸法分成有为与无为,其次如上所说的三科,虽可说是对众生的分析说明,但亦可以视为分类方法之一。后代成为佛教定型的分类法,就是所谓色、所、不相应、无为的五位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0265946.html
  • 马祖“大机大用”蠡测

    充分展示了出来:面对这一声断喝,马祖不是顺着业识露出鄙视、反感乃至瞋恨,而是顺着道心发起了穷究真理的恭敬和探求,因此才有怀让禅师的活人剑和马祖的新生(所谓“打得念头死,方得法身活”)[14]。 ...上则如引弓射箭直指此,而不屑以空拳化城权止小儿啼哭。“无门为法门”是指此法门在接引众生方面能够随机发用,也就是能够如实了知众生的时节因缘,并应机拈出契理契机的无量方便。  依理说,这个法门不增不减,...

    冯焕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3966357.html